阅读历史 |

355民之所向(1 / 2)

加入书签

四人坐在客厅里,“车怎么安排的?”

“从黄先生那里买来的。”

“这黄有为挺够意思,他能弄来药不?”

陈苗摇头,“他说不行,他告诉我最近也就是送到对面,不能送到这里。”

陶红想了想“陈苗,我和子升的签证已经办下来,过几天没准就会去对面,到时候如果真的需要,我来想办法。”

陶子升也在一边点头。“对,我过去也会想办法收集你们需要的。”

“好,其实这样也可以,你们放心,将来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好处。”

“好处不好处的没有想,先度过难关再说。”陶钧承说。

陈苗突然想起来曾子文对陶钧承的评价,这就是一个顽固,保持中立的顽固,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也是一个非常有爱国之心的人。

吃过晚饭陈苗随着陶红回了她的院子,两个女人还是有很多话要说。

“嘉尔那边的码头也丢了物资,现在我看着他们都有点怕了。这不明不白的,谁不害怕?”

“民之所向罢了。”

“对,你形容的对。我就是怕码头封了,到时候咱们的货卸不了,我大哥说我担心的太多,不过也答应我去找私船,可以不在码头靠岸,还是提前都准备好了。”

“很有远见。”陈苗也想要找船的。

怕陶红累,聊了一个小时后陈苗回了自己住的院子。

晚上后坐在院子里乘凉。也是想着要是一辆车装不下要怎么办?

贪多嚼不烂,可是自己来一趟也不容易。装的满满的,能装多少就是多少。一百双鞋子一个箱子,四十个箱子。还有药,还有鞋底子,估计真的不好装,要不然鞋底子留在这里找人做成棉鞋,自己再来一趟?

还想着回去边境安排残疾的战士们,这时间怎么也不够用。

听到了外面的声音,她出去。是陶钧承叫她。

两人去了凉亭坐。

“出了这样的事情,你用卡车是最正确的。”

“我就是怕路上有什么麻烦,到时候真的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自己开车躲着点可能会慢一些不过好在自己安心一些。”

“你自己开车,要是遇上不好走的路,车子出问题也是麻烦。”

陈苗摇头。“我会注意的。”

主要是沈建峰离着并不是太远,想办法遇上他就好,到时候交给他,就能解脱了,至于给老家游击队的药,自己空间里那么多,给他们一些就行。

“我找一个懂机械的人跟着你一起吧。”

陈苗摇头“真的不用,如果不好,我会想办法用火车的,再说可能我还会找沿路的同志,到时候交给他们也是一样的。”

陶钧承对于陈苗这油盐不进也是真的没有办法。

“对了,这批药究竟要给哪里?或者说是哪里出钱?”

“钱是小红出的,给哪里没有确定本来是曾子墨跟着一起的,可是他突然间消失,具体给哪里也没有和小红说。”

陈苗点头。“行,我这次带钱了会给陶女士。”

“嗯。她说想要献出去。”

陈苗摇头,“没有必要。如果去那边还是要不少的钱。这次是我过来可以给钱,如果下次我赶不上过来,还真的要你们给垫着,不过放心,这钱我一定会送过来。”

陶钧承点头。“我知道。你对这次丢失这么多物资怎么看?”

陈苗摇头“我也不清楚。”

“我不相信鬼神,可是这件事却是解释不清。”

肯定解释不清。要不是是自己做的,也会怀疑是鬼神。

“你说有没有可能是人为的?”

“人为的话用什么办法?”

陶钧承也不知道怎么说好了,就是没有办法解释。

“陶先生,黄先生给我两万双鞋子,你还有两万双的鞋底子,你能给我弄多少鞋?”

“最多两万双。”

“那一辆卡车能装下吗?”

“应该可以。鞋是一百双一个竹箱子,就是这么大的。”陶钧承比划着。

陈苗皱着眉头“那就是四百个箱子,鞋底子就算一百个箱子能装下,那还有药呢。”

“箱子能码二十个高,一排能码三个,也就是这一排就能码六十个箱子,七排就够。药品放在中间位置。我想着有四排的位置也就够用了。”

“一车车斗是四米二,根本就装不下七排。”

“那鞋底子我找人给你加工,你要是有时间冬天再过来一趟。”

陈苗也是没有办法,也就只能这么办了。

就是这样还要担心装不下药。

“你放心,药装在中间后面能装多少鞋就装多少。”

“行。我如果运气好的情况下能碰上同志,我会把货交给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