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20 章 洵先生(2 / 3)

加入书签

宋知章他也是为历史上颇有名望的能臣,后来投靠薛晋,做出了一番成就,不是贪污腐败之人,江巡能放心用他。

历史上的这个时期,宋知章正该为治水一事苦恼不已,他是个能臣,但这世的科技水平与后世相差太大,宋虽然饱读诗词文章,对水文地理的了解却十分有限,甚至未必比得上后世的高中生,更比不上专门留意过的江巡,很多事情宋考虑不到,江巡要点出来。

时间匆忙,这信只用宣纸草草包了,守卫犹豫片刻:“就这样送过去,您不署个名字吗?”

“……”

江巡是‘天下闻名’的大昏君,当然不敢写名字,他隔着帷幕捏了捏鼻子,有点心虚:“必须写名字吗?”

守卫便笑:“公子,宋大人可是知府,是官至四品的地方大员。您不写名字,我莫名其妙送个东西过去,万一有什么不好听的话,宋知府要追究,算谁的?”

确实是这个道理,江巡思索片刻,提笔在信封上写下:“洵敬上”。

转世过后,他叫江洵。

江是国姓,江巡不敢写,便

只署了名。

自从穿回大魏,前程往事如云烟聚散,连带着前世的记忆也逐渐模糊,江巡午夜梦醒,险些忘了他还曾读过高中,还在另一个时空生活过。

§想看我算什么小饼干写的《虐主文的NPC消极怠工了[快穿]》第 120 章 洵先生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这个“洵”字,便是最后的证明了。

那守卫又道:“公子可有什么凭证?单是一封信,恐怕送不到宋太守手上。”

宋太守好歹是一州首脑,位高权重的,要是什么阿猫阿狗给他写信他都看,那恐怕要累死。

“不必担心,我准备了东西。”江巡从钱袋子里摸出枚小银锭:“将这个一起给他。”

银锭小巧玲珑,上头的雕花精致漂亮,底部刻了个小小的‘吉’。

这玩意不是普通的银子,是皇宫逢年过节用来赏人的,虽然是银钱,却是皇家物件,不能在民间流通,花不出去,只有纪念意义,没有实际用途,有点像现代发的纪念币。

能拿到这银子,说明持有者身份高贵,和皇室有接触,但是皇帝每年赏下的小银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重臣的孩子满月周岁,皇室的亲戚进宫探访,都抓一把给人玩,所以具体是谁,却查不出来了。

那守卫接过银锭一看,也看出江巡身份非凡,是宫里来的人,他连忙拿着信吩咐下去,要馆中最快的马去送。

贵人的信件,驿馆不敢耽搁,快马加鞭,两日功夫,便送到了宋只章府上。

宋知章正焦头烂额。

他将两湖的情况奏上去,朝廷却没有音信,眼看着天灾来势汹汹,治水迫在眉睫,如此火烧眉毛的事情,却没有个章程,他急得嘴上都冒了两个泡。

急也没用,还得等朝廷批复,宋知章借酒浇愁,在府中召集了一帮地方文人喝酒作乐,麻痹神经。

驿馆将信笺送到时,酒宴正酣。

宋知章心中有事,喝得满面红光,下人恭敬递上书信,他只看了一眼,便挥开书信,醉醺醺道:“洵?我不认识叫洵的,这人连全名都不署,也敢给我写信?”

他不耐得朝下人挥手:“走开,不看。”

倒是府中文人先一步看见了小银锭,压下宋知章:“宋大人,等等。”

他取下那枚银锭,捻在指尖,摸到了银子背面阴刻的‘吉’字,字体雕琢细腻,花纹也纷繁复杂。

那文人颇有几分见识:“宋大人,这银子出自宫廷,您还是读一读信吧。”

“宫廷?”宋知章狐疑:“我在两湖任职已久,不曾有宫廷的朋友。”

他取过信件,心中有点不以为然,京城里当官的自有一套寄送文书的方法,从没有这样托驿馆送来的。

宋知章展开信,将厚厚的一踏纸抖平,眯起眼睛:“我看看这是写了什么……”

看着看着,宋知章的眉头越拧越紧,将信纸攥在手中,他一张又一张地翻过,坐姿不自觉的端正起来,连酒也醒了一半。

府中谋士好奇道:“宋大人,这写了什么?”

宋知章却不答话,只看着那书信,谋士便凑了过去,刚

好看到书信最后一页,他皱眉:“这人的字倒是狂放不羁。”

江巡避着王安写信,很赶时间,前头几页工工整整,最后几页则龙飞凤舞,及其狂乱,用墨水涂抹了好几处错误,乌漆嘛黑的,不怎么美观。

平常见到了这种文书,谋士是不屑于去读的,今日他却兴味盎然,就这宋知章的手细细阅读起来。

几千字的篇幅,江巡简明扼要的陈述了后世两湖的水灾旱灾问题和治理方法,包括什么地方需要退耕还湖,什么地方需要修渠,什么地方要警惕河流改道,事无巨细,一一点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