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章 李大星童年生活遇上特殊年代(2 / 3)

加入书签

,受这洋罪,咱们去俺娘家,离开老沙窝这鬼地方······”后来,马永山一家真的就离开了老沙窝,去了老婆的村子里生活了好多年。

刘大梦是一位斗大的字不认识一升的人,把马永山干下去之后,他就成了老沙窝的掌权人,他个头不是很高,说话生音很大,头顶上面几乎没有头发,眼睛不大,鼻子眼和嘴巴都很大的人,脑袋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巴子,人送外号“二巴子”。

由于他家人多。兄弟姊妹也多,在老沙窝没有一个人敢惹他。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喝酒,只要是有酒喝,啥事也好办。他每顿饭都会喝一点酒,即使用一颗大葱当酒肴,也能喝上半斤酒。说话时,无论孬话还是好话,都要带个他娘的三个字。他是一位很有种气的人,爱惹事,不怕事,打起架来不要命的茬。

他小时候,有一次,过完麦大中午,他和两个小伙伴去邻村偷杏吃被人逮住了,把他们每个人绑在一棵杏树上,让他们各自说出大人的名字,就放了他们。其他两个人都说出了自己老爹的名字,唯独他就是不说,2个小时以后,看他真的不说,也就把他给放了。从此以后,刘大梦在小伙伴当中的威信大增,都愿意和他在一起玩。

还有一年夏天晚上,他拉拢了老沙窝十几个小孩子,半夜去邻村偷西瓜,他让别的伙伴先走,自己断后。看到伙伴都走远了,他拿起了一个西瓜,向着正在瓜棚熟睡的看瓜人砸去,然后撒腿就跑,吓得看瓜人,都没有敢走出瓜棚去追,这就是刘大梦辉煌的历史。现在每次喝酒之后,都会炫耀和他在一起喝酒的人这段经历。

刘大梦变成了老沙窝村的革委会主任以后,每次村里开会时传达上级精神,都是让李宝林来读文件和报纸,虽然那个时候他是小队会记,但是说话口齿清楚、干净利索,开会时就理所当然的成了宣传员。

1967年5月9日到6月15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样板戏高潮,在当时《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中,《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被称为“八大样板戏。”样板戏作为当时特殊政治环境和历史环境的产物,在人们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也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老沙窝村也不例外,在刘大梦的倡导下,村里开始找了一些有点文化,又有表演才能的村民,成立了业余的剧团,开始排练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陈桂兰是剧团里的骨干,在京剧《红灯记》中饰演李奶奶。

最出名的那段唱腔是《血债要用血来尝》,唱段这样唱道:“闹工潮,你亲爹娘,惨死在魔掌,李玉和为革命东奔西忙。他誓死继先烈红灯再亮,擦干了血迹,葬埋了尸体,又上战场。到如今日寇来烧杀掠抢,亲眼见你被捕进牢房。记下了血和泪一本账,你须要立雄心树大志,要和敌人算清账,血债要用血来尝。”这段唱腔也是陈桂兰最拿手的唱段,观众每次听到她用她那高亢明亮又铿将有力的嗓音的时候,都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一时间,陈桂兰成了十里八乡的名人。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说,真的是瞎了一个好演员。后来,县京剧团真的来老沙窝村招演员,由于大星那时年龄小,没人照看我,再加上李宝林不同意,所以,陈桂兰的演员梦也没有做成。用她的的话说就是,一切事情,都是命中注定啊!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编者按语中传达了毛主席指示精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随后,一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简称“知青”。

据说,那年全国范围内在校的初中生和高中生中,有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农村。也可以说上山下乡运动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作为一场震撼中国大地的大规模的青年运动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渊源。

1969年的春天,老沙窝派来了四个知青,两个男的两个女的,其中有一位姓陈的男青年,有二十一二 的样子,长长的头发,一多半的头发向右梳,一少半的头发向左梳,也就是当时人们说的“四六中分头”,脸上架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大概有七八百度的样子,身材又瘦又高,一米八几的个子,体重也就是120斤左右。

那四位知青就住在李大星家东边的一座没有居住的院子里。院子的正屋是五间土坯房,只有门和窗户的两边是用那种大青色的砖头沏起来的,屋子里的墙壁用泥土重新抹上了一层,所以显得很干净。另外的三个人的名字欧阳瑞、皮小红、汪红霞。他们穿的衣服,都是洗的有点发白的颜色了,但是很干净。他们都是从城里来老沙窝村插队的知识青年,都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来接受贫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