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现场捡漏(1 / 2)

加入书签

朱老也不和其他人卖关子,而是耐着性子解释了起来:“众所周知,铜并不是一种惰性金属,长久放在空气当中很容易氧化,相信你们家里也有铜制的器具,用不了十多年,就已经锈迹斑斑了吧。”

朱老不愧是专业人士,而且极其通地气。

他清楚绝大多数的人对于古玩并没有太多的认知。

而且台下的观众,绝大多数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对于种地有一套自己的认识。

铜制农具在这个年代很常见,这种工具普遍价格低廉,方便获取,而且质地柔软,是种地的好帮手。

可是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容易生锈。

经他提醒,观众们才反应过来。

“唐代至今已经有1200余年了,这青铜烛台竟然没有一丝锈迹。”

“对啊,而且从我的角度还能看到上面的纹路,清晰无比,说是新的我都信。”

“难不成,这是假货?”

朱老赶紧解释道:“各位可以放心,黄老板绝对不是沽名钓誉之人,朱某以个人名誉担保,眼前的青铜烛台绝对是唐代的真品。”

“它的价格之所以这么低,就是因为,这青铜烛台并非保存良好,而是有很明显的修复痕迹!”

出土的青铜器往往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

就是表面存在一层绿色,这种绿色的外壳被称为氧化铜,是铜在空气当中氧化形成的。

古老的青铜器,根本就不可能像眼前的青铜烛台一样,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铜色。

其中自然是涉及到了青铜器修复与复制技艺。

华夏的青铜修复技术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时期。

在宋朝,一个名为金石的学者,就创造了传统青铜器修复流程。

其中一套流程下来,包含清洗、去锈、矫形、配缺、刻纹、铸造、打磨、补色...包含十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有其特殊的技术要求。

经过修复技术后,青铜器可以再度展现原有的风貌。

只不过,大部分的青铜器出土的时候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空缺。

因此,需要使用金属对其配缺。

剩下的各个步骤当中,也需要对损坏的部位进行修复和完善。

经过这么多步骤之后,一个完整的青铜器就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但越是完整代表经过的修复越复杂。

古玩收藏当中,最讲究的就是原貌。

因为只有原貌,上面才会保留历史的痕迹。

修复文物的工作,通常是国家部门的事,民间的收藏家很少会涉足。

碰巧,在成为古玩店的老板之前,黄老板也是民间收藏家协会的会长,认识了许多青铜修复专家。

按照他的商业理念,越完好的物品,拍卖的价格越高。

所以他便花重金请修复专家,将他收来的青铜烛台进行了完美修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更是对青铜烛台呵护有加。

才有了今天仿佛一个全新的青铜烛台展现在人们面前。

可惜,他现在越来越像一个商人,反而忘记了收藏古玩的初心。

保留历史原貌,才是收藏界的真正目的。

朱老的话语掷地有声,在他解释完毕之后,台下先是陷入了一片安静当中。

随后,迸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林然也跟着观众一起鼓掌。

比起斗宝会,朱老的这番演讲,明显更具有教育意义。

斗宝会只是一个噱头,展现收藏家的宝物,说起来还有些炫富的嫌疑。

对于普通民众,他们只是看一个热闹,知道收藏藏品可以赚钱,随后会投身其中。

但只有像朱老一样,将收藏的初心,收藏的目的,以及收藏理念三件事说的清清楚楚,观众们才会真正认识到这个行业。

并非所有的收藏家都是为了钱而来的,其中还有不少像江华一样的人士,他们只是为了保护华夏的文物不落入异族人之手。

黄老板也无言以对,他低下了脑袋。

朱老把手搭在他肩膀上,笑道:“黄玉,其实你主动去修复文物的想法很好,但是,你也应该明白有些东西是修复不了的。”

黄老板听出了他的言下之意。

修复不了的东西,何止是古董的历史意义。

还有人们的信任,以及朋友之间的感情。

“现在你能接受这估价了吗?”

“感谢朱老赐教!”黄老板抱拳道,他是心服口服了。

现在压力来到了林然身上。

别看五千块钱的价格,相对这套青铜烛台原本应有的价值已经大打折扣。

但这个价格依旧是普通人高不可攀的。

更何况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